“中国—东盟贸易投资指数”在京发布
10月26日,全球首个综合评价对外投资重点国别、产业收益和风险的指数体系中国—东盟贸易投资指数在京发布。该指数为中资企业投资东盟各国及开展贸易提供了量化参考依据。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边贸易投资全面深化,如今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国。贸易方面,中国和东盟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5148亿美元,中国连续九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有望在2020年达1万亿美元。投资方面,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了2000亿美元。东盟是“一带一路”的重点投资区域,2017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直接投资存量为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4000多家,聘用当地劳工、员工3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广西贸促会会长李常官表示,广西是中国唯一同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联通的省区,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在服务中国对东盟开放开发中的作用和责任重大。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耕区域和重点区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利用政策平台,进一步强化中国与东盟合作,促进双方企业贸易投资纵深发展,推进双方经贸关系行稳致远,成为广西各级各界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因此,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委托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与“走出去”智库组成联合课题组,联合研发测算“中国—东盟贸易投资指数”,撰写指数解读报告,为中资企业投资东盟各国及开展贸易提供了量化参考依据。 指数报告以东盟十国和六个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业务模型和数据处理模型。其中,业务模型从收益、风险、成长潜力和对华关系四个维度构建层次指标体系;数据处理模型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形成针对十国国家层面的贸易投资指数和针对六国六行业(包括农林渔业、建筑业、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与仓储业、公用事业)层面的贸易投资指数。 据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介绍说,中国—东盟贸易投资指数具有五大特点: 一是动态性。指数的“动态性”体现在:通过甄别互联网及其他渠道风险或商机的动态事件,根据其商机的大小、风险的高低,涉及的领域、覆盖的地域和影响的时长等,及时提升或降低某国某产业的指数得分,并连同动态简报(阐明收益/风险来源、提供抓住商机/避险的参考建议)一并推送给相关中资企业,提醒其及时抓住商机或控制风险,以减少损失或提高收入。 二是可比性。同一行业在不同国家具有统一的评价框架,因此该行业在跨国中具有横向可比性。特定行业在对象国的指数得分越高,意味着行业在该国的风险更低,或回报更高。这样可帮助中资企业在投资时更科学便捷地选择优先投资国家。 三是易读性。企业管理者阅读负担重,大篇幅文字信息传递的风险信号往往容易被忽略,导致企业不能及时作出反应。指数通过将重大风险或商机动态事件的后果量化为数字,以数字的变动引起读者的重视,引导读者深入阅读指数解读简报,从而进一步了解风险来源、采取措施、抓住机遇。 四是前瞻性。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中不仅关注现状,更关注对象国和所投资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数模型中包含“发展潜力”维度,通过采用权威的关键数据,预测这些国家与行业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前景,帮助中资企业深度了解某国某行业的发展潜力。 五是全面性。在美国不断试图打破世界经贸格局和制度安排、重构对美国有利的全球贸易格局的背景下,中资企业需密切关注投资东道国对华关系的变化,以便作出正确的贸易投资决策。指数模型中包括“对华关系”维度,通过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度量对象国对华的友好程度,并根据突发的重大事件动态调整国家和行业指数,进而提醒中资企业予以密切关注。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