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呼唤全球化更具包容性
当前,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极其重要的特征。全球价值链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改变了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和生产联系。 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现有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传统全球价值链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和重塑,新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形成。日前,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算与分析》(中文版)认为,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保护主义抬头是逆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需要更具包容性。 全球价值链是全球化的产物 在日前举行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中文版)发布会上,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概念和产物。200年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指导和支配着国际贸易,一国完成的产品通过交换,到另一国去消费。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信息业和运输业的兴旺发达,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布局生产,一个产品尤其是复杂产品,往往是多国生产的零部件的集成,跨国公司内部的国际贸易占到了全球贸易的六成以上。当一个产品的价值由若干个国家的劳动所形成,国际贸易无数的产品几乎由全球所有的经济体来参与,这时分析产品价值在国别间的分配以及彼此的链接,研究公共政策与获取价值的关系,如今所讲的全球价值链就应运而生了。《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认为,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全球价值链至少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企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再需要建立针对产品所有生产环节的完整生产能力,取而代之,可以利用比较优势集中完成特定的生产环节或生产任务,使企业能够比以往工业化时期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其次,融入全球价值链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中国装配的苹果手机、菲律宾和印度的呼叫中心业务、越南的耐克鞋生产以及墨西哥的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生产都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最后,通过技术转移和外溢,全球价值链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本地学习机会。 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 然而,如经合组织、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2014年报告所述,参与全球价值链所获得的收益并不会自动产生。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益程度大小,取决于该国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还是低端。各国凭借其差异化的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发达国家倾向于从事高端、无形的生产活动,如研发、品牌建设以及售后服务与市场营销。这些国家担心会发生由制造业就业被离岸外包至低技术、低收入国家而导致的经济空心化问题。相反,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从事低端、有形的生产活动,如加工和装配等。因此,他们越来越担心自己获得的工作类型是否正确,以及经济是否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底部。“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指出,此前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的增长驱动了生产全球化飞速发展。而当前,尤其是2012年以来,经济复苏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中,跨境的生产共享活动正在减少。一些发达经济体在简单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上升,但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度则在下降。《报告》认为,复杂全球价值链相关的跨境生产活动呈下降趋势原因有三:首先,随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减少;其次,由于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最后,技术革新使部分类型的制造业工作重新回到源头国家。 全球化需要更具包容性 陈德铭指出,逆全球化思潮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经济全球化下的收益分配不均,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根不在全球化自身,在于背后的推手。全球化是在技术进步和跨国公司投资下形成的,收益当然集中在技术娴熟和资本丰厚者手中。问题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全球治理平台应该有所作为,与时俱进地调节收益分配,造福大多数人类。 如何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寻求有效应对各国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之法?“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全球化需要更具包容性。”《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认为,在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中,几乎所有人都从贸易扩张和更快的增长中获益,尽管获益程度并不相同。而在发达国家,扩张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好处高度集中在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和资本所有者手里,他们处于收入分配的高端,全球化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在整个收入分配中得到的份额。通过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使自己隔绝于全球市场注定会适得其反,并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