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消息谈话人姚景源昨天透露表现,中国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他提示大家不要有恐慌生理。 中国青年报报道,姚景源说,判断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重要依据是看居民消耗价格指数。中国居民消耗价格指数从2001年11月开始出现负增加,这种通货紧缩的局面持续了14个月。到2003年,居民消耗价格指数由负转正,第四季度敏捷上扬,说明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他分析,导致去年居民消耗价格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是粮食、蔬菜及水果价格的上扬。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近年来中国粮食持续减产,粮食价格下跌,去年全国粮食产量更是从1998年的最岑岭5000亿公斤降落到了4300多亿公斤。 但他认为粮食价格的上涨是没有可持续性的。“由于粮食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是本期价格会决定下期产量。”他预计今年春播面积将增长2000万亩,而且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 姚景源指出,是否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关键要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能不能顺畅地转移到生活消耗领域。“我觉得不能。”他说,目前中国市场总体上照旧供大于求,照旧买方市常姚举例说,尽管钢材价格上涨,但不能通过汽车传导到消耗领域,汽车供大于求的局面决定了它没有涨价的空间。 他提示与会的企业家,通过涨价来转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是行不通的。企业面临的义务,是增强管理,消化成本。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