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 有人欢笑有人愁
国资委3月29日宣布了对8个行业国有重点企业1—2月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效果。统计表现,受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下滑因素影响,汽车、医药、纺织、电子行业的企业利润,或总额降落或增加缓慢;而受购销两旺势头带动,冶金、化工、建材及煤炭行业的企业利润,或成倍增加或快速增加。 制造业“受累”多行业减利 1—2月,13户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落13.4%。实现主业务务收入623.4亿元,增加5.2%,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减利7.1亿元。国资委分析认为,同比减利的重要缘故原由是原材料(重要是钢材)价格上涨、成本上升,使红利水平降低。 据国资委一季度重点企业调查问卷表现,100%的重点汽车企业选择当前“重要原材料价格”偏高,88.9%的企业认为二季度“重要原材料价格”将继承上升。 医药类国有重点企业的发展轨迹类似汽车行业。23户国有医药重点企业,1—2月主业务务收入224.3亿元,增加20.2%,实现利润15.5亿元,增加50%,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其中,15户企业增利,6户企业减利。 分析认为,医药类企业减利的重要缘故原由在于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长;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和医药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的4个百分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缘故原由。 同受质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39户纺织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降落。1—2月,主业务务收入完成108.3亿元,增加0.7%,实现利润2.5亿元,降落5.7%。亏损企业10户,同比增长3户,亏损企业亏损额0.4亿元。 1—2月,47户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主业务务收入虽然增加较快,但实现利润增加缓慢。同时,企业生产成本增长、红利空间缩小,而且使企业流动资金严重,拖欠征象加剧。2月末,应收账款净额608.7亿元,同比上升22.5%;短期借款514.6亿元,同比上升34.8%。 上游产业“受益”四行业增利 同样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因为所处的上下流位置不同,冶金、化工、建材和煤炭企业却因购销两旺而受惠,利润增加。 37户冶金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在1—2月却实现了利润成倍增加。据统计,37户企业主业务务收入1092.6亿元,增加59.3%,增速同比进步19个百分点,产销率98.5%。实现利润108.7亿元,增加1.1倍。重要缘故原由是钢材需求增长,贩卖形势较好。 52户化工重点企业主业务务收入161.3亿元,增加27.7%,实现利润7.1亿元,增加1.9倍。其中,43户企业红利,红利额合计7.9亿元,同比增加1.5倍。分析认为,实现利润高速增加的重要缘故原由是今年以来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上升,如烧碱价格同比增加两倍以上;一些国有重点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部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长了新产品的产量。 25户建材国有重点企业,则因近期水泥市场供不应求,水泥生产企业销量大增,而使贩卖、利润快速增加,主业务务收入66.6亿元,同比增加39.1%,实现利润6.9亿元,同比增加6.4倍。 煤炭重点企业1—2月贩卖增速高于生产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产销率达到101.5%,完成主业务务收入462.2亿元,增加32.4%。实现利润33.1亿元,增加94.4%。国资委信息中间预计,二季度煤炭市场的供求严重状态将有所缓解。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