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削减普惠制 浙企做外贸可换套路
欧盟近年来渐渐取消了中国商品的普惠制待遇。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盟取消乳成品、蛋成品、自然蜂蜜、塑料、橡胶、纸成品、机电产品、钟表、乐器等类别商品的普惠制待遇。这些产品历来是浙江省的出口拳头产品,其中的机电产品是浙江省的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成以上。 “免费午餐”越来越少,浙江外贸企业纷纷感叹与欧盟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的普惠制待遇将进一步减少,届时继承享受这一优惠待遇的中国产品将只剩下11大类44章产品。 但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这并不可怕,除了普惠制以外,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我国的给惠体例重要还有区域贸易关税协媾和双边贸易关税协议,浙江的外贸企业可以充分行使它来弥补欧盟削减普惠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多元化策略是一条出路 据介绍,普惠制是一项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关税政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欧盟渐渐取消我国的普惠制优惠待遇是不可避免的。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不仅是欧盟,其他给惠国也有可能渐渐取消我国的优惠待遇。 为此,这位负责人建议,外贸出口企业不用死盯着欧盟,市场多元化策略是一条出路。可以积极申请办理出口到韩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相干产品的优惠原产地证实书。“出口企业可以努力扩大对以上国家的出口,填补因欧盟取消优惠对外贸出口创汇所造成的损失。”不少国家与我国有着关税协定 与上述国家做生意的一个明显益处是,我国与之有着关税协议,企业能从中得益。 据悉,在2001年5月23日我国就已正式成为《曼谷协定》成员,与我国正式签订双边协议的韩国、斯里兰卡、印度已对我国实施了《曼谷协定》项下的货物原产地规则及关税减让。到今年7月尾,浙江签发了103份《曼谷协定》优惠原产地证书,金额达到212.69多万美元。 2003年10月8日我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爱合作条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减免也拉开序幕,第一批零关税商品已于2004年1月1日启动,2005年将周全启动关税减让计划。从今年1月1日到7月31日,浙江签发了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196份,金额为1490.07万美元。 根据企业反映,原来用一样平常原产地证书在东盟通关必要七八天,现持有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只需二三天,工作服从已大为进步。 此外,中国与巴基斯坦于2003年11月3日签订的《中国与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框架项下的特定商品,已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税优惠。《曼谷协定》企业知之甚少“但是浙江企业对这些关税协议普遍不了解,很多企业没听说过什么《曼谷协定》,每每是在外国进口商反复要求和催促之下,才被动地向商检部门申领普惠制原产地证书。”这位负责人遗憾地说。 据介绍,这些区域贸易关税协媾和双边贸易关税协议的关税优惠,与普惠制的不同在于,它是双方对等的,是加强各自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这位负责人指出,我国将会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此种关税优惠协议,是浙江企业往后关注的热点。(摘自都市快报 葛辉)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