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物价呈现四大特点
统计数据说明,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虽有所展现,但消耗品物价上涨不是周全的、 大幅度的,物价涨幅基本处于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但价格调控中的题目值得关注, 应密切关注物价运行的态势,控制物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 食品上涨特性显明 居民消耗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消耗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转变趋势,以及变动幅 度的统计指标,国际上通常将居民消耗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今年 1-9月,中国居民消耗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比上年同期进步3.4个百分 点。从构成居民消耗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看,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耗物价上涨贡 献度高达90%。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小我用品、交通和通讯价 格继承下跌。 从逐月转变上看,1-8月,物价各月延续上升,7、8月份达到1997年以 来的月度峰值5.3%,9月稍有回落。说明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虽有所展现,但消 费品物价上涨不是周全的、大幅度的,物价涨幅基本处于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分外 是粮食价格上扬促进了农业的增加,增长了农夫的收入,推动了经济和谐发展。 生产资料价格大涨 2004年以来,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上呈持续上涨态势,1-9月份累 计比上年同期上涨13.9%,涨幅比上年同期进步6.6个百分点,是近几年的最 大涨幅。受投资增速减慢的影响,5、6月份的生产资料价格曾出现下跌,但从7月 份开始,钢材和化工产品价格显明上涨,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绝对水平由降转升。同时, 今年以来电力、运输供给周全严重,面临较大的涨价压力。尽管前9个月电力价格已 经两次上调,但仍然难以有用减轻电煤价格上涨给发电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此外, 铁路运输紧张供不应求,导致公路运输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地区 公路运价涨幅一样平常在30%左右,显明增长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剧商品价格上涨的 压力。 房地产价格上涨过猛 1-9月,全国商品房平均贩卖价格为2777/平方米,同比进步13%。部 分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20%,已经引起当地群众的紧张不满。 需求过旺、价格上涨将使房地产业预期利润率上升,社会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开 发。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房屋贩卖价格的上涨水平 创下几年来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经形成紧张的房地产泡沫,出现专业炒房大军。 新涨价因素的比重显明上升 7月份,居民消耗价格上涨5.3%,其中翘尾因素为4.5个百分点,新涨价 因素为0.8个百分点;9月份,居民消耗价格上涨5.2%,其中翘尾因素缩小为 2.6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上升为2.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中,既有粮食涨 价向肉禽蛋和鲜菜等食品价格的扩散,又有非食品价格的上涨。 四大物价因素值得关注 产能镌汰价格传导变顺 农村价格涨幅超过城市 服务价格上调意愿很强 国际油价变动成本难控 目前,下流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显明增大,企业利润增加出现减慢的趋势, 企业破产兼并开始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过剩生产能力会得到消化;工资偏低 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工资上涨的压力开始展现。因此,一旦加工工业 生产能力得到压缩,工资增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就会顺畅传导到下流产品,带来物 价周全上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微观机制到宏观调控能力,中国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已 大大加强。中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属于温文的、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尚在可承受范围内, 但价格调控中的题目值得关注,应密切关注物价运行的态势,控制物价调整的力度和 时机。 首先是传导的题目。理论上说,上游价格上涨带动下流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 上涨带动居民消耗价格的上扬,滞后期一样平常在6-12个月,而从2002年开始的 这一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传导受阻。缘故原由有二:一是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大;二是 就业压力大,导致工资成本偏低,没有有用购买。 但目前,下流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显明增大,企业利润增加出现减慢的趋势, 企业破产兼并开始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过剩生产能力会得到消化;工资偏低 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工资上涨的压力开始展现。因此,一旦加工工业 生产能力得到压缩,工资增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就会顺畅传导到下流产品,带来物 价周全上涨。 其次,农村居民消耗价格涨幅超过城市。因为城乡市场的渐渐同一,相对较高的 城镇居民消耗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较小,农村居民消耗价格水平升幅较大,城乡居民消 费价格绝对水平向趋同的方向发展。1-9月,农村居民消耗价格比城镇居民消耗价 格涨幅高1.5个百分点。各项消耗品价格指数均是农村高于城市。 在目前农夫收入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耗价格的过快上涨,不仅会 抵消近年来国家为增长农夫收入所采取的各项调控措施的现实结果,而且会给部分低 收入农夫的正常生活带来现实困难。 再次,各地调整服务价格的意愿很强。从2004年6月开始,各地上调公共服 务价格的措施有所增长,带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2005年很多城市将继承出台提 高水价、煤气价格、电价的措施。调整资源性价格是通过价格杠杆解决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生产体例的根本行动,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但假如政策性调价 措施出台较多,新涨价因素增大,将使物价回落面临不小的阻力。 最后,国际石油价格变动有肯定的不确定性。石油价格变动可通过三个重要途径 影响物价转变,并对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石油价格直接推动中国物价上涨,这是输 入性通货膨胀;其二,生产环节成本随之进步,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 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进步,引发产品价格周全上涨。 行使国家信息中间研制《多部门价格模型》模型测算注解,假如国际石油由每桶 30美元上涨到每桶40美元并持续一年,模型模仿分析表现,影响国内消耗价格指 数上涨0.4%,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