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转型的空间视点
向一位研究国际贸易的偕行同伙谈到,国际贸易是个空间经济学题目,听者愕然!由于在通常的界定抑或学科分类中,在经济学几大分支中,国际贸易是个相对自力的“二级学科”,和区域经济学并列。然待我说出后面的话,大多数人会透露表现认同:国际贸易所考虑的核心经济征象,是在一地生产,在另一地贩卖与消耗,是空间上的异地生产能力的转换!在中国浙江生产的鞋子,在巴黎或纽约贩卖,这不是个空间转换题目? 空间经济学首先考虑的是距离,是可贸易货品移动的成本,是包括了货物移动成本、关税甚至“制度摩擦”在内的宽泛的运输成本或贸易成本。 考虑到运输成本,区位就显得分外紧张。特定货品在特定地区生产就显得和“命中注定”的那样天然天成!尤其值得留意的是生产特定货品甚至服务提供者在特定地区的“扎堆”征象。空间经济学把这种征象叫做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 细心去看产业集聚与企业扎堆征象,就会发现其诸多益处。统一类企业扎堆,可以分享基础设施等固定成本,“摊薄”单位产出的成本,分享信息。统一类技术工人扎堆,有利于激励创新和技能的传播,企业也容易招到合格的技工和技师。还有别的很多益处。 空间经济学把企业扎堆获得的诸如此类的益处归入一个概念——集聚经济。类似流行的规模经济的利益,恰恰是受这种集聚经济利益的勾引,企业倾向于相邻而居。恰恰因为这种集聚经济的益处,无论单产业集聚的地域抑或多产业集聚的城市,其生产率以及创新能力都要高于别的地区。 由产业集聚引出一个大视点,这便是核心-外围视点。企业扎堆因而经济运动集中的地域就是核心,与此类地域相对应的地域是“外围”。核心地区每每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所青睐,容易吸引到投资和企业。外围地区不仅难以吸引投资和企业,因而难以聚集产业,而且还可能发生企业与产业外迁,迁往那些生机勃勃的经济或产业核心。由此存在“边缘化”的风险。换个视野来看,一国范围照旧全球范围,特定的可贸易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总有那么几处特有名,特有“人气”。 比如说,金融业纽约最有名,时装设计巴黎最有名,高端制造德国-瑞士一线最有名,廉价制造中国最有名…… 全球范围可分出三个大的经济核心,分别为北美、欧盟和东亚。这是全球最大的三个经济核心。三大核心加总的经济产出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七成五左右。余下的地域所占份额之少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要问,你讲这些有何用?我说太有效了。以往三十多年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富民优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聚的威力。没集聚就没有义乌市场和围着那个市场扎堆丛生的小商品制造业,就没有萧山和永康此类制造业中间,也就没有浙江的所谓“块状经济”。和任何事物一样,物极必反,集聚过盛就会走向其对立面,亦即扩散。下一步中国制造与浙江经济面临的风险恰恰是扩散。假若已经集聚的产业核心与城市投资环境恶化,就孕育着投资外流和企业与产业外迁的风险。就这个视点来看,区域产业转型始终不可忽视集聚的向心力。落实十八大收入倍增和转型升级兼顾战略目标,一大着力点无疑在于在强化已经形成的产业核心的向心力的同时,提拔城市的产业与高端要素向心力。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