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经济料承压前行 基建投资仍为稳固手段
据国家信息中间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展望,二季度GDP将增加8%左右,CPI上涨2.3%左右。业内人士建议,需有针对性地实施“宽财政、稳货币”政策,着力增强供应管理,加强经济的自立增加动力。 二季度看稳增加力度 中国社科院4月26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3年春季报告》表现,中国经济2013年有望持续稳固增加,预计GDP增加率将达8%左右。 不过,负重前行仍是二季度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招商证券[微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面临债务负担、过剩产能负担、房地产市场调控及提防资产价格膨胀重任、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及增值体例变化、改革深水区的盈利释放以及全球化竞争等六大题目,宏观经济及股市不得不在负重下前行。 在经济增速放缓超出预期的背景下,稳增加的政策调控力度也被视为支持二季度经济运行的紧张因素。据莫尼塔近期报告分析,在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背后,当局稳增加的力度可能较去年四季度再次加大,目前投资状态表现,3月中间项目投资结束了始于去年10月的增速放缓开始回升,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已达到2010年以来季度增速新高。 增长微观调控天真性 中银国际分析,克制房地产泡沫的要求排除了宽松政策的可能性。稳增加背后首要考虑的是稳固就业,而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劳动珍爱力度进步,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显明转变。 目前,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固性,增长微观政策天真性是当局调控的重要目标。申银万国[微博]认为,目前政策转变的可能性并不大,尽管经济增加低于预期,但就业指标优秀,当局在对经济形势判断中未提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也意味着当局对经济的容忍度在进步。 在当前稳增加的宏观调控目标下,基建投资仍被视为稳固经济的紧张手段。联讯证券提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空间较小,当局在二季度启动一批基建投资来提拔经济波动中枢的可能性较大。 业内专家同时强调,需求管理手段会延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当前我国宏观政策应由需求管理为主转向需求管理与供应管理结合,分外要着力增强供应管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政策调控应将结构调整放在首位,释放改革盈利,同时必要供给机制进一步市场化,让劳动力、资金、地皮等要素自由流动,使其定价反映供求旌旗灯号。(记者张莉)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