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装卸不畅将成为制约世界贸易增加的瓶颈
据德《商报》新闻,2004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56亿标箱,到2014年将达到7.03亿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加的缘故原由在于全球化程度的进步及国际化分工致使生产场所转移至低工资国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集装箱运输的增加,使近年集装箱运输增加率一向保持两位数。 英国Drewry航运咨询公司及有关银行船舶融资专家认为,目前全球集装箱运输营业繁忙,各船厂往后几年新集装箱船的订单已饱和,但集装箱到港后装卸不畅紧张制约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到港后的装卸题目将成为制约世界贸易增加的瓶颈。目前工业国家的海港已经出现题目,南加利福尼亚、鹿特丹、安特卫普、南安普顿、新加坡等港口的集装箱卸船设施已经满负荷运转,加上陆地基础设施不配套(如卡车、铁路车辆短缺等),使题目更加紧张。此题目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由于往后三年半将有140艘超过7500标箱的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因为码头的货场位置严重,集装箱船在港时间延伸,如加利福尼亚的长滩港去年的卸箱时间从两天增至10天,如果天天的租船费为4.5万美元,8天滞港时间将增长36万美元的附加费用,船公司只好将费用转嫁给货运中心人。Drewry公司认为,解决此题目的办法有三种:当主港营业繁忙时用专线将集装箱转运至地方港;大型集装箱船增长停靠小型港口;开通新的停靠小型港口的班轮。 (信息来源:驻汉堡总领馆经商室子站)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