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用循环经济理念统领外经贸发展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延续、快速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周全提速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凸显我国资源的紧缺,环境污染的加剧,及贸易摩擦的增多。要促进外经贸持续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就成为我们唯一精确的战略选择。

        一、紧张的战略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它对待人类与天然界的关系是掠夺性地从天然界获取资源,又在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废弃物,在消耗过程中随意丢弃包装物和其它废物,构成物资单向流向性线型经济。第二种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性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就是循环经济模式。它寻求人与天然的协调发展,合理行使天然资源,削减污染,重复和循环多次使用物质资源。

        传统经济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这两种经济模式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天然资源,污染着生态环境。到二十世纪 9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团体治理思路,循环经济开始形成。这种经济模式把经济运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耗—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行使、低排放、再行使”的良性循环。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多数行业相沿的仍是“高消费、高产出、高排放”的线型经济模式。我国外经贸工作就是在这种模式中发展起来的。在外经贸发展的同时,消费了国内大量资源,使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趋于恶化。分外是在行使外资中,部分地区存在着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不加选择的引进,至使一些高耗资源、高污染项目被引进投产,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消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要实现外经贸持续发展,既要全国外经贸工作者不懈努力,又必要资源和环境的有力支持。面对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低的实际。必须彻底变化粗放型经济和外经贸增加体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天然的协调同一,执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制及资源的再生、重复使用,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确道路。

        二、变化外贸增加体例是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变化外贸增加体例。在计划经济时代,出口计划是作为指针性计划下达,外贸企业为了完成义务不惜成本出口创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出口计划变为引导性计划,但为国家多创汇的荣誉感和名次排序等,乃成为企业多创汇的动力。市场经济的法则要求任何企业 (包括外贸企业) 既要扩大本身的市场份额,更紧张的是要有用益,并以效益为中间,开展国际贸易运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就是要彻底变化外贸粗放型的增加体例,即不计成本 (包括环境成本) 的扩大出口,“出得越多,亏得越多”;低产出、高投入的“薄利多销”和为下场部捐躯全局的“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回收”的出口的模式。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为核心,低投入高产出,创汇、效益、环境三丰收的新模式。讲究对外定价原则:垄断性产品限量高价贩卖,上风产品竞价多销,竞争性产品采用弹性价格天真贩卖,资源性产品限价限量贩卖。出口生产企业要普遍执行“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使用资源,削减废弃物排放,循环行使资源,以效益环境双赢为己任。

        变化外贸增加体例当前的重点,是要解决我国外贸中存在的“三低”( 档次低、卖价低、效益低)、“一多”(贸易摩擦多) 状态。“三低”、“一多”是由我国经济长期执行的粗放型增加体例决定的,我国人口浩繁,技术、工艺相对落后,发展的动因特别很是强烈,对资源和环境构成伟大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回收率却很低。这充分反映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和弊端。目前外贸存在的出口产品档次低、卖价低、出口企业效益低和贸易磨擦增多,就是这种粗放型经济增加模式和外贸增加模式孕育的效果。由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和任意排放的生产环境必然生产出低档次的、低卖价的“大路货”;而“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这种中、低档次的出口产品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属一个产品档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进而引起的贸易磨擦剧增,甚至出现如素有欧洲鞋都之称的西班牙焚烧中国温州鞋的埃切尔事件。粗放型的外贸增加模式已走到终点。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执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提高、高档化的道路。坚持高质、高效、低排放、再行使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从“以廉取胜”过渡到“以质取胜”,从物美价廉走向物美价高。因此,我们要彻底变化外贸增加体例,以适应我国外贸做大做强的必要。

        三、行使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关键

        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构成一个“资源采集—生产过程—流通领域—商品消耗—废物降解再生”的反馈流程。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内经济快速与国际经济接轨,循环经济链已延长到世界各地,行使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外经贸俗称“一手牵两家”即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外消耗者,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这是循环经济链中紧张的一环,也是行使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桥梁。因此,外经贸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肩负紧张责任:

        (1) 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精确指导国内生产企业,生产加工“低消费、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环、可回收、再行使”的出口产品,杜绝那些“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不可再生和行使”的出口产品,从源头指导国内生产加工企业把好关、使对外经济贸易在一个全新的高起点上运行。

        (2) 引进国外先辈技术和工艺,指导国内生产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粗、老、笨、重”的陈旧设备和落后的高耗低值的加工工艺,以国外先辈工艺、技术进行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创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高卖价的出口产品。严酷限定生产和出口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分外是质料性产品。

        (3) 精确应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根据我国产业政策,积极欢迎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转移,对一些发达国家为集中力量发展本国高新技术,而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我们要果断抵制。我们既要捉住机遇又要趋利避害,以我为主区别引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行使和环境珍爱的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

        (4) 充分行使两种资源,执行全球资源的上风配置,促进循环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浩繁人力资源雄厚。解放五十多年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生产加工业,加工上风展现。但我国人均天然资源匮乏,能源紧缺,要充分行使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执行上风互补,确保我国经济安全。

        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以客商进料 (或来料) 在我国进行生产加工,复出口的一种贸易体例,这种体例能最大限度地行使国外的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行使我国的谙练人力资源,进行加工、装置,是国外资源与国内人力资源的上风结合,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首选国际贸易体例。但在发展加工贸易时,应禁止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项目,确保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二要“走出去”投资建厂,或合资合作,直接行使国外资源,参于世界经济循环。

        投资建厂重要是,行使当地的资源上风和产地配额加工出口。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已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实践证实投资建厂是行使两种资源的成功体例。

        三要合资、合作,参于国外资源能源的开发和行使。“走出去”的一些大型企业直接参加当地矿藏、石油等资源的开发,有的已形成了相称的规模,他们的产品直接支援了国内经济发展,成为循环经济中紧张的一环。

        四、精确指导 措施落实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工程,必须坚持精确指导和辅以得力措施。

        (1) 舆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要增强舆论指导。2004 年 11 月商务部等 11 个部委联合出台了《三绿工程五年发展纲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紧张行动和政策指导。我国有 13 亿人口,假如仍相沿“高消费、高产出、高排放”的线型经济模式,必然导致资源危急,环境危急;假如 13 亿人及各行业都厉行节约,对资源进行再行使,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就有安全保证。发展循环经济既必要当局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必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教育宣传,进步企业和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耗意识,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优秀的社会基础。

        (2) 经济杠杆。发展循环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观念和社会实践的变革,必须行使经济杠杆建立利益机制。首先依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准则,对“低耗、低排放、少污染、再行使”的各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价格优惠;对于纯资源性商品出口企业执行多征、少退的税收政策;大幅度进步资源分外是有数紧缺矿产资源的价格及高耗能源企业的能源价格,以克制此类产品的发展。其次进步排污收费标准和违规排污处罚标准。同时要制订和实施精确的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发展给予重点信贷支撑。科技经费应重点支撑循环经济的研究、实验。

        (3) 科技先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科技应该先行,要制订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规划,集中解决制约循环经济的难点和关键技术。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以“低耗、少污染、再回收”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卖价的产品替换传统出口产品。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分期分批推行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技术改造和建设,在全国外贸发展中起示范和推动作用,使外贸步入循环经济的轨道。还要加大资源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步资源的行使率。

        (4) 法律保障。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系统,确立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当局、企业、社区和公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任务,并建立有用的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循环经济依法进行,顺利发展。

        (5) 政策支撑。各级当局对发展循环经济要高度正视,将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战略来抓。要采取组织措施,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作为向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一,包括:资源生产率、行使率、回收率及废弃物最终处理率等循环经济的基本评价指标。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当局对企业的评价要加入循环经济的内容。对实施循环生产、回收和废弃物的出口型企业,对行使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成效的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同时要严峻查处虚耗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举动。通过政策等调控手段促使企业积极参于到发展循环经济中来。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创建节约型社会,促进我国外经贸持续安全发展的氛围。

        (6) 建立预警机制,督促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执行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渐进的,带有强制约性的经济发展过程,有肯定的阻力和压力。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预警机制,监督全国经济在纳入循环经济模式中健康发展。

        预警机制,以当局职能部门为主,民间、中介等组织为辅。这些部门和监测部门共同组建循环经济运行预警网络。按循环经济的要求对境内各类企业执行预警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原材料的采集、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的包装出运和贩卖、“三废”的排放及遗弃物的回收再生等。预警分为五个级别,蓝色为基本吻合循环经济要求,鼓励其发展;绿色吻合循环经济要求,支撑其扩大生产和出口;黄色部分违反循环经济要求,责令其改动,增强监控,限定出口;橙色为重要环节违犯循环经济要求,责令其限日改动,停息出口;红色为紧张警告色级,全过程紧张违犯循环经济要求,责令其停产整理,整改后视改动情况再确定是否继承出口。

        循环经济的预警机制,要悉数执行网络管理,信息要周全正确,确认等级要权威、公平、公正,通过这一紧张监控手段,保障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邹文杰 江西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
        商务部 《国际贸易论坛》 2005年 第1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