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零部件巨轮撞上冰山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对外引资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从最初整车企业为达到国产化要求到处“请客上门”,到如今外资零部件企业大举进驻中国,进而引发业界对零部件将被外资“全盘控制”的担忧,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 输掉的80年代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蕴藏着伟大潜力,由此引发的外资主导下零部件行业新一轮投资热潮正在风起云涌。 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博世、德尔福、曼格纳和法雷奥等正在全国各地开设更多的工厂。5月份,汽车内饰供给商西班牙安通林集团在上海投资500万欧元设立工厂;6月初,欧姆龙投资16亿日元在广州设立欧姆龙□广州 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时代嘉道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锦泉说:“我们正在给一些外资汽车零配件厂商做咨询,最近这方面的营业显明在增长。” 据统计,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给商中至少有70%以上都在中国开展营业,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企业达到近1200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配合上海大众搞国产化配套,我们对各个地方进行调研,发现当时北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要比上海好;可是如今看看北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本上都被韩国企业垄断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感叹道。 “当初国内搞车用仪表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大,但是到如今不是被收购就是与人合资了,蓄电池整个行业阵地几近陷落;齿轮厂也在大批倒闭。本来可以借助桑塔纳国产化配套工程达到国际水平的一批零部件企业,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假如不进行合资的话,恐怕连20%的存活率都没有。”陈光祖对此透露表现酸心。 “因为当时只强调‘区域性国产化’,效果只有上海的零部件产业有所发展。”陈光祖说,厥后果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自力性差,难成规模,进而让外资趁虚而入。“假如当初借助上海大众国产化配套东风,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想发展成为一级配套商也不是没有机会。” 在这方面其实有史可鉴:战后日本提出机械行业的“振兴计划”,在汽车产业内,只对实力排在前三名的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救济;韩国当局也是通过对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进行同一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再向下延长。 90年代的“打工族” “开始只是大零部件厂商应主机厂的要求不得不来中国投资,如今有利可图小企业也过来淘金了。”陈光祖说,全球范围内有实力的一级供给商是屈指可数的十几家,给整车厂配套的一级供给商基本上都被外资零部件商垄断了。随着国外二三级零部件厂商在中国投资设厂,本来作为二三级供给商的中国企业被挤压为更低一级配套商的伤害越来越大。“由于从国际上看,汽车供给链具有比较稳固的裙带关系,之所以先行的一级配套商之前会找国内企业配套,是由于他们原有的供给商还没有开到中国。” “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级,原来的供给商将沦落为单纯的制造商。”陈光祖认为,供给商与制造商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具有自力性和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则是单纯出卖劳力的“打工族”,低条理的竞争还会让中国企业一不警惕就变成“短工”。 虽然在零部件行业长长的供给链中仍少不了中国企业的参与,但是其中能获取的利润已大大降低。2002年,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和德国博世三家企业在中国的贩卖收入已占到中国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贩卖总额的14%,而当时他们在华的独资、合资企业数尚不足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的1%。 轮胎行业尤为典型。国内大大小小300多家企业中,只有法国米其林、美国固特异、日本普利斯通以及新加坡佳通等几家国外品牌被消耗者所认知,但就这几家轮胎企业却几乎垄断了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的OEM供货。 米其林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祖杰概括他的“中国攻略”就是:“绝对控股,技术转让。”从1995年进入中国到如今短短10年时间,米其林通过对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以技术换取上游橡胶供给商的稳固供货、为零售终端提供技术支撑等策略,在中国轮胎行业树立了极具竞争力攻防系统,雄踞国内轮胎市场。 原柯达大中华区副总裁、现任固特异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复活则忌讳地透露表现:“虽然目前国内有300多家轮胎企业,但是我认为轮胎行业与影像业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今天堂内的影像业格局就是明天轮胎行业的写照。”而如今的影像业只剩下柯达、富士等少数“寡头”在润泽地在世。 消散的地平线 “中国必要发展本身的本土汽车产业,寄托整车企业的自立开发可以培育一套属于本身的零部件配套系统,给国内零部件企业带来机会。”汽车分析师陈文凯透露表现。 “但是中国零部件行业的重要题目是创新不足,而背后隐蔽着的更大题目是体系体例题目。”陈光祖举了一个例子:当韩国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上取得突破时,中国的一位生物学家透露表现:“我们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并不比他们差,但是由于我们的研究只是研究,没能和医疗机构很好结合,所以延迟了。” 河南洛阳三明实业有限公司在去年年初攻克了轿车用无级变速器技术难题后,在国内引起轰动。但是他们也面临着类似中国干细胞研究的题目:虽然这项科研被列入国家科研项目,但是无法向企业推广。“假如在3年内不能落实‘研究’与‘发展’(R&D)的结合,这项技术又将会落后于他人。”陈光祖透露表现,这种R&D分开的体系体例题目不变化,中国的零部件行业必将是命途多厄。 零部件行业会不会步整车市场的后尘、被外资“全盘掌控”,针对业界的这种担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长阎建来透露表现,不能简单地赞成或者否定这种观点,但是这的确是对产业发展的某种预警。 本信息未经证明,仅供您参考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