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英国人与中国人关于装修的分歧
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它们自身的历史各自源远流长,若某一天,把两者放到一路从头到脚进行对照,这想必会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 若说英国人和中国人的“分歧”,首先从对工作的熟悉开始。已经位列世界发达国家的英国人,他们的信条是“workforliving,notlivetowork”(工作是为更好地享受生活,但生存不仅是为了工作);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人却坚信另一句话:“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当懂得享受生活的英国人心情愉快地享受阳光时,用功的中国人仍投入于“战斗”之中,无法自拔。 接下去,费力工作之后,总算存下一笔钱,英国人和中国人该考虑安家了。这时,他们的选择仍然不一样。乐意与大天然保持亲近的英国人去墟落买下带花园的townhouse,房子的基建悉数俱备,全家上下齐脱手;而始终坚信“有房就有家”的中国人则从银行里掏出多年的蓄积拱手交给地产商。 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处理方法如此迥异,更别提其他的细节。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比如夜生活的消遣体例,甚或只是食品口味的选择……中国和英国正是两个如许的个体。他们的文化,如诟谇两色,在各自前进的道路上放射出同样醒目的光芒,并相互映照。 英国乡下的鲜艳风景和小别墅,房前是成片绿色草坪,屋后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如许的居住环境能让每一颗心沉醉。 “壁炉”Fireplace 当其他国家都已经广泛采用炉子庖代壁炉的时候,英国却依然对壁炉恋恋不舍。他们不想失去壁炉里愉悦的火焰,并且随着一个城市的烟雾和阴郁越来越浓,这个城市的居民彷佛就越来越依靠他们通亮的炉火。在看到太阳和看到他们本身的炉火之间,他们照旧选择了后者。 中国人不用壁炉,古代用炭盆取暖,今天用上了暖气、空调。但舶来品壁炉却在中国很多家卖场里,变身成了可以吹出热风,吐着红红的假火苗的取暖设备,形象真切。 “烟囱”Chimney 在英国许多地方都保留着老式的建筑,阁楼、尖顶且无一例外埠都顶着高高的烟囱。即便屋内已装修得十分当代化,但英国人建房子的时候依然喜好加个烟囱,可见他们的传统。不过在圣诞节前夕,烟囱倒是给了孩子们无数的幻想,也成全了爸爸妈妈们的谣言。 在中国也有烟囱,不过都是顶天立地在工厂里,身强力壮,规模可观,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垂涎的想象,倒是在中国的农村,袅袅炊烟升起的景象总能给人温暖的感觉。 “装修”Fitment 英国人看重“DIY”,在英文当中,和装修对应的词语是“decoration”,意思是“装点、布置”。英国人买回的房子自己就是精装房,加上他们本身又偏好“DIY”,于是本身脱手,丰衣足食。像刷墙、铺地、做家具、贴壁纸、修电器、铺水管如许的粗活儿,他们也能样样在行。 中国人看重“装修”,在中国装修要请装修队,画图纸、买材料,并且还要监督着施工人员去完成,买房子有钱就行,但装修除了有钱,还必要有精神和毅力。 [1] [2] [下一页] 信息来源:北方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