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德国庖代中国成头号顺差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全球经济瞻望》第四章(下文称“报告”)表现,全球贸易因为逆差经济体(以美国为代表)需求削减,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已由 2006 年的峰值降落了1/3以上。其中,美国的大额逆差和中国与日本的大额顺差等重要失衡均缩小了一半以上。值得细致的是,德国已首度庖代中国成为全球顺差大国,而在欧元区“久病不愈”之际,这一“登顶”或将遭外界非议。 报告指出,欧洲核心国家的经常账户顺差依然较大。数据表现,截至2013年年底,德国贸易顺差为2740亿美元(第一),占GDP的7.5%,而 2006年为1820亿美元(第二),占GDP的6.3%;2013年中国贸易顺差为1830亿美元(第二),占GDP的1.9%,而2006年为 2320亿美元(第一),占GDP的8.3%。 所谓“顺差国”,即指德国通过出口远高于进口而实现的经济增加。在欧元区总面子临通缩风险、外围国家尤为惨淡的情况下,IMF、美国、欧元区成员国都屡次透露表现德国应该通过扩大进口以提振欧元区经济、改善贸易失衡。按照国际标准,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约为2.0%左右,3%以内属于健康合理范围,常年盘踞顺差国榜首的中国目前仅为1.9%。此外,报告表现,头号逆差国美国的逆差为4000亿美元,约占GDP的2.4%。相较之下,德国的7.5%便显得十分耀眼。 分析人士指出,其实德国的顺差并不足为怪。首先,汽车、机械、电子等的“德国制造”受全球追捧,出口强劲。其次,德国常年力保劳动成本保持稳固,少有涨薪,这也使“德国制造”保持价格上风。此外,报告表现,德国储蓄率常年居高不下,这与美国超前消耗的传统相悖。更值得细致的是,货币联盟赋予了德国汇率上风,共同货币不会因德国出口强劲而升值,反倒一度因欧元危急而走软,这有助于出口。此前,人民币一向处于是“汇率低估伦”的风口浪尖,美国也曾在浩繁场合向中国施压,称人民币被紧张低估。 中国自2006年调整汇率政策后,到目前人民币已经升值了大约30%,IMF在2014年第四条目磋商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汇率仍被适度低估了5%-10%,然而IMF认为就德国经济而言,欧元汇率最高被低估了15%。 相干专家透露表现,若要解决德国的贸易失衡题目,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促进消耗,尤其是削减增值税和低收入群体税负;此外,设置最低工资标准或是“一箭双雕”,既可促进内需和进步劳动成本,又能在刺激进口的同时克制出口。 然而,德国存在一些结构性题目难以和谐。当局无法决定德国雇员的工资高低,劳资会商是必经之路。历史注解,即使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利润创记录高位时,劳资会商也雷打不动,德国的工会十分清楚工资、劳动成本、产品价格、竞争力与小我工作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前,戴姆勒本茨、宝马、大众等甚至威胁称,若德国当局引入最低薪资标准,它们将会转移生产线。可见,抬高薪资在德国举步维艰。 (来源:一财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