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国企私企争相赴欧投资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有新闻称,在欧洲陷入债务危急期间,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急剧增长,以国企为先导,随后中国私营企业在并购大潮中慢慢崛起。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在肯定程度上,欧债危急为中国企业开展对欧投资提供了机遇,开展对欧投资也为企业发展所需;在投资过程中,国企与私企均需发挥各自上风,结伴偕行。

        把握时机雄厚投资领域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欧洲债务危急最紧张的时候,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出现了伟大的增加,尤其是并购。一部分缘故原由是此时欧洲的资产都比较便宜,是购买的好时机;另一部分缘故原由是,中国对外投资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从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天然资源,转向收购发达国家的品牌和技术。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也对此透露表现认同。他对国际商报记者诠释说:“我国具有4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贮备必要转化成优质的资产,而欧债危急确实给予我国企业以较为合适的价格购买欧洲资产的机会,企业应该把握住。但更为紧张的是,中国具有壮大的市场支撑和市场需求,这是日韩等国难以匹敌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研究主管高连奎也对国际商报记者透露表现:“中国经济规模赓续扩大,企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我国本土已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吻合其发展所需。”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也渐渐走向多元化。

        数据表现,在中国对外投资初期,投资项目重要集中在石油、自然气、矿业等天然资源领域,而现在,投资多元化的特点日益显明。以中国对英国投资为例,英国北安普敦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何劭炜透露表现,近几年中国投资往产业链高端延长的趋势分外显明,目前的投资领域已扩展到电信、医疗、地产、物流、食品、文化等。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表现,去年中国对外投资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其中重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五大行业。

        国企私企各具上风

        据德银数据,国企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前锋,2008年至2013年国企占在欧洲投资总数的78%。在中国国内,这些国企从事通讯、运输、能源和金融行业。

        但随着私营企业的强大,私营企业也在并购大潮中慢慢崛起,甚至大有超过国企的趋势。据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统计,2014年上半年披露的中国内地私营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较去年下半年暴增218.6%,而同期国有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环比增幅仅为5.03%。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廖天舒对此发表评论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走向国际化,而海外投资是企业国际化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和国有企业海外并购重要集中在资源领域不同,私营企业海外投资更为多元化,更关注获取技术、品牌和打开当地市场,这使得私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速度更快。

        白明认为,近年来,私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体现确实可圈可点,但国企的作用仍不可忽视。首先,国企的资金实力壮大,高铁、石油以及自然气等大型投资项目显然更适合国企来承担;其次,国企还会受经济交际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更有利于开展对欧投资。(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