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货币直接交易促进两国跨境贸易及投资
中国外汇交易中间启动了人民币对新元的直接交易,新加坡三大本地银行都是做市商,提供人民币对新元直接交易的买卖双向报价,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个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的直接交易包括即期(竞价和询价)、远期和掉期交易。在没有直接交易前,企业若要兑换大量新元与人民币,都先要兑换成美元。因此,两国货币的直接交易,有助于降低商家的外汇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两国的跨境贸易及投资。 两国货币直接交易的概念,是去年10月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10次会议上公布的金融合作项目之一。尽管如此,这概念的落实对新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及人民币国际化,都有庞大的意义。 新加坡去年是中国的最大投资国,而中国也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去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启动人民币清算服务,新加坡成为了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间。截至今年3月,在离岸人民币付出交易总额中,香港占72.4%,而新加坡则占6.8%,超过伦敦的5.9%。随着更多离岸人民币交易中间的涌现,香港的份额将降落,而新加坡必须也有望在离岸人民币交易中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是发展人民币为贸易结算货币,其次是投资货币,最终成为贮备货币。在贸易结算货币方面,去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中,有18%使用人民币,这远比2010年的2%高。到了明年底,这个比率预计将进步至30%。另一方面,人民币已超越瑞士法郎,跃居全球最常用付出货币的第七位。新加坡是本区域的商品及贸易中间,有条件促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除了商品及贸易中间之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间及第三大外汇交易中间。这个上风,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更快地迈向第二步,发展成为投资货币。现实上,人民币要真正国际化,不仅必要维持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或是资金池以知足需求,也必须有健全的回流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去年授予新加坡500亿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让驻新加坡的机构投资者使用岸外人民币投资中国的证劵市场,而今年则批准中国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投资于新加坡的资本市场,这一来一往就是为了促进人民币的流通及使用。此外,新加坡也许可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新加坡直接发行人民币债券,一方面帮忙它们融资,另一方面也为本地投资者提供另一投资选择。 现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与第二步是相辅相成的。虽然人民币在发展成为贸易结算货币方面有长足的进展,但在全球付出系统中,人民币只占1.64%,远比占44%的美元低。人民币要获得普遍接受,并成为贸易的付出货币,就必须维持其流通性,并通过投资产品如人民币债券及期货,增强人民币的流转。以美元为例,岸外美元占悉数美元资产的四分之一,但境外人民币总资产,仅占悉数人民币市场不足1%的份额。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段路程,这也意味着新中两国的金融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加坡在金融业方面,有先行者的上风,也是财富管理中间,因此中国选择新加坡成为香港以外的第一个境外人民币交易中间,并非无意。两国货币开始直接交易,不仅有助于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也将使它发展为投资货币。正如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罗惠燕指出:“金融合作是新中两国双边关系的支柱。中国正在进行结构变迁及金融改革,两国的金融合作将在互惠的基础上继承发展。”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