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区带来的机遇与挑衅并存
中韩日前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会商。11月12日,中韩两国近200家大型企业人士和部分学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会聚2014中韩CEO论坛,与会人士透露表现自贸区(FTA)带给中韩双边贸易的机遇与挑衅并存。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与非洲研究所所长宋志勇说,中韩建立自贸区已经具备条件,自贸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额增加。去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2742亿美元,是1992年中韩建交时的55倍。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也成中国紧张的外资来源地。 部分企业界代表指出,从产业链分析看,韩国处在产业链中端,中国总体上还处于低端。在自贸区建设中,中国企业可借助韩企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韩国可借机发挥自身上风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双方通过发展各自的比较上风、扩大出口来推动相干产业发展,渐渐进步国际竞争力。 韩国经济研究院博士崔南锡说,自贸区启动后,中韩企业国际外部采购流程将更加方便,国际价值链的参与度及行使率将提拔,使企业中心材料选择幅度增大,生产服从提拔。同时,国际外部采购空间的扩大,将激励国内外供应企业竞争,倒逼企业进步服从和转型升级。 专家还指出,中韩建立自贸区后,可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上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可促进两国投资增加。 宋志勇透露表现,根据中韩自贸区联合研究报告表现,在静态模式下,中韩自贸区对两国GDP贡献率分别为0.395%和2.443%;在资本积累模式下,中韩自贸区将对两国的GDP分别带来0.584%和3.313%的贡献率。 韩国三星研究所研究报告表现,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国民的福利水平将被进步0.03%~0.23%,韩国国民的福利水平将被进步0.64%~1.98%。 另一方面,中韩自贸区带来的挑衅同样不容小觑。自中韩建交以来,绝大多数年份中国均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自贸区很可能导致贸易逆差进一步增长。分外是碰到中国经济增速压力较大和对外贸易疲软,中韩贸易逆差将备受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对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中国虽然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与韩国相比差距仍很伟大,这种差异会增长自贸区建设中两国政策和谐的难度。 宋志勇认为,自贸区将大幅降低或取消关税并进步市场开放度,两国比较劣势产业将受到冲击,如中国的化工、电子、钢铁和服务业等,韩国的农产品和轻工产品等。 中国商务部亚洲司相干负责人孙淑强认为,中韩企业应牢牢捉住自贸区的历史机遇,战胜传统贸易瓶颈制约,进步传统产业附加值,在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探求新突破口和增加点,拓展合作领域,并增强金融等服务贸易合作。 中韩自贸区会商于2012年5月启动,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根据会商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 (据新华网、经济参考报内容整顿)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