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          
      国际产能合作布局轮廓初显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信息来源: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引导意见》(简称《引导意见》),随着这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引导性文件的正式出炉,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框架也基本建立。
         而在中间提出国际产能合作之后,地方对接的思路也开始逐步明晰,不少地方制订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据悉,吉林省日前制订了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方案。下一步,吉林省将推进60个重点项目建设,圈定俄蒙等东北亚国家、“一带一起”沿线国家和非洲等为重点区域。河北省也制订了支撑上风产能国际合作若干意见,将钢铁、水泥、玻璃、光伏及装备制造等“4+1”上风产业确定为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此外,辽宁等地也制订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行业、企业、产品及项目清单。
         从目前各地推进路径来看,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优选的载体。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正在全球50个国家建立118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有77个分布在“一带一起”沿线的23个国家。这些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平台,也是产业集聚的平台,其中部分园区成为当地工业化的孵化器和样板。
         从国际视角看,中法、中拉、中哈等多项合作也正在密集进行。例如,中哈形成了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包含48个项目,金额达303亿美元;中国与比利时签署12项双边合作文件,金额超过180亿欧元;中法两国当局共同发表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中拉产能合作也正在以“3×3”的新模式睁开等。据发改委相干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牵头对外开展产能合作的国家已达12个。
         与此同时,随着产能合作部省协同机制、第三方合作等机制的诞生,国际产能合作系统机制建设也在提速。
         “必要强调的是,国际产能合作,不是镌汰落后产能,而是我国有比较上风的产业转移到有需求的市场。此外,产能国际合作不是排他性的,是以产业加速集群的体例吸引来自东道国和第三方的企业,共同推动相干国家的工业化。”国内对外投资领域权威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指出。
         从推进的行业来看,邢厚媛认为,不仅局限在《引导意见》中提到的钢铁、有色、建材等12大类重点行业,更多的行业将面临发展机遇。基础设施要“走出去”,金融、电力、通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也要“走出去”。
         从推进的区域来看,应该不仅仅是面向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与高端市场、高端企业的合作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获取智力、管理、市场渠道和资本资源。能否在全球整合资源谋划统筹发展大局是我们将来能否引领跨国产业系统的关键。”
         在邢厚媛看来,国际产能合作既是遵循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将国际需求与国内经济发展动力紧密结合的紧张战略部署,又是中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紧张行动。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项体系工程,不是企业简单出去了就解决了,也不是做几个规划就能解决的题目。国际产能合作要遵循国际产业发展的规律,吻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邢厚媛指出。
         她指出,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是不同的,各地要针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新矛盾、新题目,根据本身的情况去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编制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有关省份、重点企业、重要金融机构建立协作机制,扩展双边产能合作机制,推动实施一批重点合作项目,联合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商务部也将加大政策支撑力度。通过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优惠贷款、中长期出口名誉保险等政策手段,重点支撑先辈制造业和上风行业对外投资合作等。
         “2006年开始的境外合作园区的建设可以视为试点阶段,打下了基础,如今是要正式进入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发展的阶段。今年可以视作国际产能合作的启动阶段,为将来五到十年的深入推进谋篇布局。”邢厚媛透露表现。
         在她看来,之前的“走出去”相干扶持政策是带有普惠性子的,当今的国际产能合作则必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之前园区合作区建设的政策要进一步强化和推广。金融保险等政策也要有所创新,例如政策性境外投资保险峻扩大覆盖范围,财政政策层面既要继承扩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覆盖面,又要兼顾用国内政策来填补未签署协议的国家的空缺。当局服务和交际政策也要继承强化。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念 雪编辑)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浙江省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玉环网站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行业动态 产业预警 标准文本 标准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会信息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