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报告中国是地区经济稳固增加基石
5月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第五十届年会期间,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首次发布年度报告《2017年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瞻望》(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2017年,东盟与中日韩(“10+3”)的经济增速稳固,中国成为地区经济稳固增加的基石。 报告指出,中国持续的结构性改革和消耗升级给东亚贸易和投资带来持续且深远的积极影响。例如,中国向消耗为主导的增加模式转型及中产阶级的赓续强大,将带动东亚其他经济体向中国出口更多的消耗品。中国游客赴东亚旅游持续升温,也为这些地区的服务业创造了新的增加机会。中国快速上升的对外投资对扩大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资金来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紧张作用。 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本地区经济稳固增加的基石。将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中国应该坚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来削减潜在风险,并取得可持续的中长期经济增加。” 许和意透露表现,中国当前的重点是加快结构改革尤其是切实推进国企改革、控制企业债务继承增加、削减过剩产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及加强宏观政策和谐性与有用性等。另外,必要增强对金融系统风险的识别与处置,促进金融稳固。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表现,中国正从出口导向型增加向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增加变化,制造业也正从低端向高端发展。 AMRO报告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急后,受冲击的东亚经济体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调整,取得了成效,尤其在汇率、公司与金融部门、财政及审慎监管等领域。东亚经济还增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并形成了更为天真的政策相应框架,这些都帮助东亚经济体较好地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急的冲击。同时,东亚通过继承开放贸易、投资及资本流动,推动区域一体化赓续深化。尤其形成了以中国为中间的生产供给链,大大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增加。 报告称,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下,亚洲金融危急为政策制订者提供了珍贵的经验教训:首先,政策制订者应把政策重点放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外流引起的风险方面;其次,亚洲金融危急凸显了各经济体间金融风险的快速传播和相互影响;第三,东亚各成员必须建立一个更天真和更积极相应的政策框架,也必须在区域内睁开更深化的财政与金融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冲击。 AMRO是由东盟十国和中日韩共同提议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位于新加坡。其职能包括对成员的宏观经济运行及其风险进行监测,并对东亚区域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并对成员提供技术救济。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