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有利因素蕴蓄
上半年,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持续复苏,复苏的速度与广度为近年来最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瞻望》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趋于稳固,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5%和3.6%,与4月份展望值同等。全球贸易继去年四季度出现小幅反弹之后,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展现增加态势,但复苏基础并不稳定,预计全年将保持适度增加,贸易增加有望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加的新动力。 国际经济复苏显明 美国经济温文增加。IMF预计美国经济2017年和2018年均增加2.1%,比4月份展望值分别下调0.2和0.4个百分点。IMF下调美国经济增速的重要考虑是,美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体现较弱,且美国当局酝酿推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可能不及预期。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加2.6%,第一季度GDP增速修正值为1.2%。美国制造业持续扩张,6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7.8,为2014年8月以来新高,已延续10个月高于荣枯线水平。美国6月消耗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由前值1.9%回落至1.6%,核心CPI同比增加1.7%,与前值持平,通胀连续年初以来的下滑走势。7月27日,美联储发布FOMC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区间不变,并将“相对较快地”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欧元区经济稳固复苏。IMF预计欧元区经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加1.9%和1.7%,比4月份展望值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IMF上调欧元区经济增速的重要考虑是,欧元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加好于预期,政治不确定性也有所降落。上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速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急爆发前的水平;法国经济创下2011年以来最强的延续扩张势头,二季度GDP环比增加0.5%。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7.4,创2011年4月来的新高。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6月中旬公布调高2017年~2019年欧元区经济增加展望的行动注解,欧元区经济妥当增加的势头已形成预期。7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为111.2,延续第3个月小幅上升,创10年来新高。 日本经济温文回升。IMF预计日本经济2017年增加1.3%,比4月份展望值上调0.1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增加0.6%,维持4月份展望值不变。上半年,日本经济连续了去年以来的温文复苏态势,一季度GDP增速为1.0%,实现了自2016年年初以来延续5个季度的增加。6月份,日本制造业PMI为52.4,保持近3年来的较高水平。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走势步调不一。IMF预计,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17年经济增加4.6%,比4月份展望值上调0.1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经济增加4.8%,维持4月份展望值不变。今年一季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经济增速分别为0.5%、-0.4%和1.0%,比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加快;受“废钞令”冲击,印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1%。拉美经济有望扭转加速下滑局面,甚至恢复肯定增加,但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地区经济短期内难以实现强势反弹,复苏的波动态势还将连续。 金融风险再度成为主导风险。IMF于7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瞻望》表现,随着全球经济趋于稳固,全球风险的重心也发生关键性迁移。笼罩已久的经济复苏风险已经渐渐消失,金融风险重新成为重要风险,并从多个方面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首先,资产价格面临重置。今年以来,全球波动率指数(VIX指数)持续处于历史低位,而以美股为首的各大股市则接连冲高。长期累积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形成共振,引发市场风险偏好的蓦地逆转,造成市场波动性的跃升,进而引发高估值资产的价格重置。其次,各国金融压力居高不下。美国货币政策过快正常化、欧元区国家公共债务等题目不仅威胁本国金融稳固,也将对他国产生外溢冲击。再次,内向型政策或将泛滥。随着各国利益博弈赓续加剧,实体经济的珍爱主义和金融领域的“监管竞次”可能相互叠加,造成全球供给链和金融环境的恶化,拖累各国的长周期复苏。 国内经济增加韧性持续巩固 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重要指标好于预期,宏观经济稳固性加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IMF将中国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加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加预期,注解中国经济增加的韧性持续巩固。国际机构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前景获得优秀支持,中国将继承发挥全球经济“稳固器”的作用。 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加6.9%,增速比上年同期进步0.2个百分点,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同比现实增加6.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加8.3%。社会消耗品零售总额172369亿元,同比增加10.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加8.6%。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加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消耗、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3.4%、32.7%和3.9%。CPI同比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6%。财政收入同比增加9.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加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现实增加7.3%,继承高于GDP增速。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比前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PMI今年以来一向保持在51.0%~52.0%的运行区间,总体走势平稳。中国非制造业商务运动指数为54.5%,虽比前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且持续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非制造业继承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消耗、创新、供应侧改革、企业发展环境等因素的提拔和优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将来持续向好的重要动力。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