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为何陷于“换挡”之困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曾拥有人类最先辈的生产力,一度领跑世界经济。然而近些年来,欧洲经济疲态尽显,迄今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急中缓过劲来,发展仍陷于“换挡”之困。 复苏仍不稳定 今年以来,欧洲经济开始发力,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同比增幅达到2.3%。同时,失业率继承回落,7月份欧元区失业率降至9.1%这一8年多来最低水平。 数据看似不俗,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洲经济距稳定、平衡、可持续增加仍有不小距离。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玛莉亚·德梅齐说:“最近欧洲的确出现了新的增加,但(增加)仍然疲弱且不稳固。” 记者在走访法国东部洛林地区时的所见所闻也验证了专家的看法。在这一曾经的欧洲煤钢重镇,记者感受到触目惊心的冷落:商铺成片关门、餐馆无人问津、偷税漏税成风……经济长期萎靡让人们对将来失去盼头,社会没了“精气神”。 “我们被抛弃了”、“这是一片没有盼望的地皮”,多位当地居民对记者如许说。 就连被视作“榜样”的德国,其看似妥当的复苏背后也存在隐忧。德意志银行上月发布报告说,强劲的周期性复苏袒护了德国经济增加基础被渐渐减弱的事实,预计到2025年,德国经济增速将不及2016年增速的一半。 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国家紧张的结构性失业题目仍未见改善,分外是年轻人失业题目成为经济复苏的伟大拖累。欧盟统计局数据表现,今年7月,欧元区年轻人失业率达到19.1%,其中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高达38.6%。 经济政策“跛脚” 当前,欧洲经济复苏仍高度依靠央行“放水”,以至于欧洲央行迄今没有充足信念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刺激不足,结构性改革滞后。 在持续去杠杆过程中,投资对欧洲经济增加的贡献偏低。目前,欧元区企业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15%,远低于危急前水平。 同时,欧元区在减债与扩大公共投资之间陷入两难。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国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升至89.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报告指出,欧元区短期增加风险趋于平衡,但中长期仍被下行风险笼罩。IMF认为,在债务高企的欧洲国家,财政不稳固是将来经济可能发生剧烈波动的重要风险源。意大利、法国、葡萄牙等高负债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较小。 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结构性增加题目的“钥匙”,却在欧洲各国进展迟缓,尤其在大选周期。 欧洲投资银行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历了20年的“竞争力衰退”,欧洲生产力增加水平已落后于其重要贸易伙伴,欧洲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比较上风降落,给欧洲人民提供高回报工作岗位和高质量生活的能力也随之降落。 深层矛盾积重难返 缺乏连贯、有力且和谐同等的政策支持,使欧洲经济难以“换挡”进入强劲的结构性增加,而政策“不给力”的背后则是欧洲社会积重难返的深条理矛盾。 首先,推举制度的局限性使很多欧洲政客把重要精力放到推举而不是治国上,频频贻误改革时机,甚至“开倒车”。其次,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使欧洲国家当局难以高效地调控经济,社会阶层固化影响了民众参与经济运动的信念和获得感。 政治精英对深层弊端心知肚明,但难以大刀阔斧改革,各个利益阶层均不愿承担改革阵痛。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出现题目时,当局这只“有形的手”因太多掣肘而难以发挥有用作用。 巴黎政治学院政治研究中间专家吕克·鲁邦指出,法国当前种种弊病的一个根本缘故原由在于精英阶层固化,与中产阶层的鸿沟扩大。控制国家机器的利益集团更看重体系体例的稳固性,不盼望太多转变,从而使改革变得愈发艰难。 (信息来源:新华社)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