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日益正视“蓝色增加”
“蓝色经济”正成为国际经贸合作领域的热词。近年来,中国对蓝色经济的正视程度也在赓续加深,中国当局已将蓝色经济纳入“十三五”规划中。蓝色经济被引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以来,中国在APEC区域内推动蓝色经济合作赓续取得新的进展。“最近几年中国对环境出台政策的力度特别很是大,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当局对这一领域的正视。中国在蓝色经济领域的技术提高也特别很是敏捷,欧中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分享经验和成果。”欧盟驻华大使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说。 中国正视蓝色经济 “欧中双边一向在扩展新的合作领域,蓝色经济合作领域是双方广泛的合作领域中比较紧张的一部分。”史伟认为,中国愈发正视蓝色经济,而欧洲国家有先发上风和技术上风,欧中应进一步增强合作。 资料表现,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沿海地区以全球陆域面积的1%承载了5亿多人口,创造了近8.35%的全球经济总量。中国56.3%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沿海地区。 现在,中国越来越熟悉到健康、安全的海洋环境对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紧张性。中国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中国近岸的海疆水质要得到改善;国家海洋局还印发了《海洋生态文明实施方案2015-2020》,明确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即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珍爱的关系。“欧盟和中国都是行使海洋的大经济体,我们有任务珍爱海洋环境,分外是海洋对天气转变有着特别很是大的影响。为了共同应对天气题目的挑衅,我们更必要落实好《巴黎协定》的条目。”史伟说。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和欧盟在天气转变上的合作和发挥的引领作用也愈加紧张。基于在开发海洋资源方面的共同利益及珍爱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任务,史伟介绍,欧盟和中国共同提议了2017“中欧蓝色年”,以推进海洋领域生态与发展兼顾方面的国际合作。 中欧“蓝色合作”有前景 为了捉住蓝色经济的机遇,2012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蓝色增加”战略,从蓝色能源、水产养殖、滨海旅游、蓝色生物科技、海底采矿等多个方面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欧中在蓝色经济领域的合作特别很是广阔。首先在能源方面,海底拥有大量的自然气、石油等资源,我们可以合作行使最好最新的技术进行开采。应该看到,中国已经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大国,海洋有风能、潮流能源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欧洲拥有专业的技术和雄厚经验,这可以作为双方合作的紧张领域。”史伟说。 有研究指出,海优势力发电是蓝色经济中增加最快的产业,海边的风力也比内陆更为稳固,因此设备平均行使服从会更高。“现实上欧中合作的最佳状况就是相互借鉴。”史伟举例说,欧洲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行使风能了,比如丹麦。中国的技术提高特别很是显明,中国的海优势电装机规模在2016年就已超越丹麦,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风电装机大国,并且已掌握了比较前沿的风机制造技术。中国在海洋能源技术的提高与转移方面的提高正使中国成为许多国家追求海洋发展体例的合作伙伴。“另一个紧张的合作领域是可持续的旅游产业。明年是中欧旅游年,双方会继承加深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史伟说。 此外,史伟认为,欧中双方在蓝色生物科技领域也可以进行深度合作。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远比陆地雄厚,这为增长社会福利的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支撑,比如新的药品和工业酶。“蓝色经济覆盖了特别很是多的领域,这些都有伟大的合作潜力。”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编辑:浙江水暖阀门行业协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